【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石展网】 首页 石讯 石界新闻 查看内容

女子倒车时撞坏一块“石头”被要求赔偿50万元

2013-3-5 09:07| 发布者: 醉壶仙| 查看: 2019| 评论: 2|原作者: 记者 施宇翔 通讯员 尚法|来自: 浙江在线

摘要:   浙江在线杭州3月1日讯(记者 施宇翔 通讯员 尚法)杭州的胡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倒车入泊位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一块“石头”上,车子和“石头”都受到了损伤。按照一般的逻辑,车子要修,应该得花不少钱。 ...

W020130302373903454330.jpg





W020130302373904909841.jpg


  浙江在线杭州3月1日讯(记者 施宇翔 通讯员 尚法)杭州的胡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倒车入泊位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一块“石头”上,车子和“石头”都受到了损伤。按照一般的逻辑,车子要修,应该得花不少钱。然而让胡女士没想到的是,比起“石头”受损的价值,车损的那点钱可以忽略不计了。因为这块“石头”的主人说,这是一块特殊的玉石,价值50万。

  女子倒车撞坏“石头”被要求赔偿50万元

  事情发生在去年11月1日,当天早上,胡女士开车去上班,当她把车停到延安路西湖大道口一家古玩店门口时,意外发生了。

  在倒车入泊位时,胡女士不小心碰倒了古玩店门口的一块“石头”,胡女士的车和“石头”都受了损。

  正当胡女士还在为车子受损闷闷不乐时,古玩店的老板告诉了她一个更崩溃的消息,这块“石头”价值不菲,估计在50万元。

  吴先生是这家叫茶书绘古玩店的主人,他称自己这个店所有人是自己的女儿,女儿人在香港,自己这段时间帮忙看店。

  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吴先生说,这块玉石是放在古玩店的门口,本来石头下方还放着一个红木制的支架,胡女士的车子撞上去时,把支架撞倒了,玉石从离地60公分的高度坠落,重重砸在了地上,碎裂了好几块。

  吴先生说,这可不是一般的石头,是一种叫黄龙玉的玉石,十分珍贵。几年前,吴先生从云南购得这块玉石,花费了好几万。但这几年黄龙玉升值很快,价格翻了好几番。

  事情发生后,交警部门也赶到了现场,认定这起事故为一起单方事故,胡女士负全责。

  胡女士车辆的保险公司也来到现场,和吴先生做了一个初步的商定,提出赔偿3000元。

  “听到他们提出的这个价格,我肯定不接受,3000块钱,我宁可不要赔,让他们给我把石头恢复原状。”吴先生说。

  后来,吴先生提出赔偿10万元,但保险公司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不能接受。

  “提出10万元我是有依据的,因为玉石裂了好几块,品相受损,在收藏界,品相受损,会使这件藏品价值大打折扣。”

  吴先生还说,在他的印象里,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也是车子碰了一块玉石,“那家店的玉石比我这个品相还差,最后车子的保险公司赔了15万,当天就赔付了,而我这件事,对方已经拖了好几个月了。”

  由于双方谈不拢,吴先生后来提出了一个方案,直接把这块受损的玉石卖给对方,要价50万。

  听到这样的条件,胡女士一方觉得更加不能接受。谈判破裂,双方只能对薄公堂。

  天价“石头”到底值不值50万?专家:要等鉴定报告

  今天,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委托杭州市价格认证中心来鉴定吴先生的这块玉石,到底值多少钱。

  因为玉石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制约,专业性很强,杭州市价格认证中心又委托杭州市收藏协会的几名专家,来实地检测这块玉石的价值。

  杭州市收藏协会的专家茹浩介绍,黄龙玉是一种比较珍惜的玉石,主产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与和田玉等软玉相比,硬度更好、透度更高、色彩更鲜艳丰富。

  茹浩称,从初步的外观判断,这块玉石有可能是黄龙玉,也有可能是黄蜡石。

  “黄蜡石也是一种矿物成分,以二氧化硅为主,黄龙玉的结晶体更为细腻,黄蜡石更粗一点。茹浩称,至于两者的价值区别不好说,要根据玉石的稀有度和纯净度来判断其价值。

  至于吴先生店外的这块玉石究竟是什么品种,茹浩称要以省地矿厅的检测,根据其结晶体的构成来判断。

  但是,光检测出是什么品种还不够,茹浩称,玉石的价值要根据其稀有度、纯净度、观赏价值来定,“我们会有一个专门的评审小组,结合玉石的品质和市场上的价格来最终定价。”

  疑问一:既是高价玉石为何放置于店外?

  采访过程中记者一直有个疑问,既然这块玉石是吴先生口中所说“价值50万”,为何要放置在店外?难道不怕被人偷走么?

  吴先生说,因为这块玉石有将近1000斤重,当初放在店里的时候,把店内的大理石地砖都压坏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把玉石放在了店门口。

  怕不怕被偷走?吴先生听到后不禁笑了,“这么重的玉石,就算是很多人抬,也是抬不动的,必须动用起重机。”

  吴先生说,玉石摔坏后直接搁在了店门口,为了不影响做生意,吴先生专门去请了起重机队,把玉石挪了个位置,光吊装的费用,就花了800元。

  所以,他认为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即使是有人想打它的主意,也不容易实现。

  疑问二:这起事故过错究竟在谁?

  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认定胡女士全责,但肇事方却有不同的意见。

  胡女士一方的代理律师,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余红玲告诉记者,虽然交警认定胡女士全责,但只是对这起交通事故的认定,至于民事赔偿的问题,是另外一回事。

  余红玲认为,吴先生也有一定责任,因为他把玉石放在了店门口,而这块区域属于公共区域,把自己的东西放在这里,本身也有过错。

  吴先生则认为,把玉石放在店外,一方面是不得已,另一方面他认为,玉石放置的区域是他店面的屋檐下,是自己的区域。不过。吴先生也坦承,自己也存在一定的责任,但主要责任并不在自己。

  资料链接:黄龙玉

  根据亚洲宝石协会(GIG)地方玉石研究报告:黄龙玉,又称龙黄石。主产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怒江支流苏帕河边。是二零零四年在云南发现的一种新玉种。黄龙玉主色调为黄色,兼有羊脂白、青白、红、黑、灰、绿等色。有“黄如金、红如血、绿如翠、白如冰、乌如墨”之称。具体说:黄的有金黄、蜜黄、蛋黄、鸡油黄、橘黄、枇杷黄等深浅不一的黄色;红的有鸡血红、朱砂红、猪肝红、玫瑰红等浅红色;白的有雪白、冰白等。被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名为黄龙玉。主要成分二氧化硅,但和水晶不同并非单晶体,而是类似玉髓和玛瑙的多晶复合体,硬度6.5-7。

  黄蜡石

  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一说此石原产真腊国,故称腊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

  黄蜡石是岭南石玩界广为流行的石玩,是传统赏石中质地最为坚硬致密的一种,大者侧身于四大园林名石之列,但质地稍嫌粗涩;小者堪与印石之王田黄相颉颃,润滑细腻,质胜于玉。来源:浙江在线



鲜花

握手
3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541217803 2013-3-6 08:54
黄龙玉
就是黄蜡石从这块石头的石质看,品相很差,石质一般,裂纹太多,太深,价值不大..店家太黑.要严惩.
引用 池池 2013-3-6 11:54
感谢楼主分享~~

查看全部评论(2)

相关分类

石界新闻石界新闻
2024中国安徽灵璧石文化节盛大开幕
2024中国安徽灵璧石文化节盛大开幕
 3月9日上午,由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主办,安徽省磬石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宿州城投恒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中国安徽灵璧石文化节”在宿州市经济开发区天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召开2024中国安徽灵璧石文化节新闻发布会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召开2024中国安徽灵璧石文化节新闻发布会
 3月5日上午,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在宿州市经济开发区天下第一石城召开“2024中国·安徽灵璧石文化节”筹备会暨新闻发布会,会议决定,2024中国安徽灵璧石文化节将
全国将举办1.2万余场非遗活动  让年味更浓厚、节日更喜庆
全国将举办1.2万余场非遗活动 让年味更浓厚、节日更喜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全国将举办1.2万余场非遗活动让年味更浓厚、节日更喜庆  春联、木版年画、舞龙舞狮、皮影戏……丰富的非遗年货,热闹的非遗表演,传递出浓
“捡漏”的一块石头,竟然以14.8万元的高价转手成交!
“捡漏”的一块石头,竟然以14.8万元的高价转手成交!
石友何故与14.8万奇石擦肩而过?| 以为无缘,实则不识货也 人与人的眼光差别到底有多大?这一看似抽象的问题,却可在赏玩奇石中通过奇石的价值得以量化。按
大叔在河边捡到的“金蟾奇石”,有人出80万他都舍不得卖!
大叔在河边捡到的“金蟾奇石”,有人出80万他都舍不得卖!
有人问:真的有人能靠捡石头发家致富?赵顾问认为不用怀疑,真的有。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捡石头为生的人,一般都聚集在江边、山上、戈壁等等石头“出没
地质学家发现迄今最大的湖底陨石坑
地质学家发现迄今最大的湖底陨石坑
这些陨石坑呈规范的圆形,宽度介于80米至160之间,深度介于5.5米至30米之间。腾讯科学讯 地理学家在勘测纳沙泰尔湖的湖床时发现了四个巨大的陨石坑,并给它们起了
重器,两笔交易重回焦点
重器,两笔交易重回焦点
灵璧石身为最悠久的观赏石种之一,在“天下第一石”的光环之下,总是受到人的关注。这些年,石界关注的,虽然有其它的各路“黑马”,但是却有这么一群藏家,始终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6-8 16:20 , Processed in 0.08672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