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86|回复: 0

四川“千人河滩挖石头”背后:有人56斤卖了1万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31 2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中旬一天的深夜12点多,杨建带上一条黑色的橡胶水裤,拿上头灯,骑着摩托车匆匆出了门。他要赶到20分钟车程外的洗猪滩上。

  河滩上已经有很多人,本该漆黑的河道和两岸,成百上千盏亮白色的头灯交相辉映。杨建匆忙停好摩托车,穿上雨衣, 戴上头灯,从岸边竹林里摸出他之前藏好的铁锹就下了水。当时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还有人索性穿着短裤在河中走动。有人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摔到冰冷的水中,又马上站起来,浑身湿透,哈哈大笑。

  他们挖的是河滩上一种黄褐色的石头,手电筒能照透,上面有指甲印般的花纹。就是这一块块石头,搅动了四川省合江县南滩镇的生活。从11月12日开始,整个小镇都沉浸在对石头的向往和喜悦中。就在那一天,镇上的人目睹了“点石成金”。

  有人刨出路边不知谁种的红苕,就地烤了吃,有人摘柑橘充饥,橘子本来是用来喂竹鼠的

  河水平缓地流动着,气温逐渐下降,可大家的热情不减,不时传来欢呼声。

  “你来看下我这个。”“哎呀,我挖到个3斤的!”“这种白色的没用。”这样的交流一直飘在河面上。

  杨建低着头,用铁锹到处翻挖,不放过每一块看起来可能卖出大价钱的石头。每挖到一块石头,他就放进肩上背着的箩筐里。不一会儿,他的身上就满是水珠,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河水。

  在南滩镇,杨建是最早挖石头的人之一。他是做铝合金门窗生意的,在镇上有个店面。去年年底,他听人说,有重庆人挖石头卖了大价钱。他就留了个心眼,在网上专门查了一下重庆人挖的石头,并和当地的石头作对比。他发现,两种石头有点类似,很像网上所谓的“桂花玉”。自此,他就有一天没一天,到河滩上捡石头。后来,有几个人跟着他捡。

  转机出现在11月12日。这一天临近中午,有人看见,在镇政府对面的南塘街,有外地老板花几万元收走了从洗猪滩上挖到的石头。最流行的版本是:这个老板一共带了十几万元来南滩,收了好多石头,直到把钱花完,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而故事中的主角,只承认自己卖了4000元。

  大家传得有板有眼,根本忽略了传闻的真伪。整个下午,这个高价收购石头的消息在小镇上迅速发酵、传播。很快,镇上的居民弄清了挖石头的时间、地点、路线和工具。当天晚上,镇上不少居民赶到了洗猪滩。洗猪滩的上游有水库,白天放水发电,夜里关闸蓄水,水落石出,适于挖石头。

  那天,像往常一样去挖石头的杨建突然发现,通往洗猪滩这条偏僻狭窄、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挤满了摩托车,以及很多背着箩筐、扛着铁锹步行的人,有年轻人、中年人,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以往骑摩托车20分钟能到的地方,这一次,杨建花了1个多小时才到。

  随后的周末,挖石头的疯狂劲到达最高峰。下到洗猪滩的山路原本荒草丛生,蜿蜒陡峭。但现在居然被人们踩得杂草匿迹,路面光滑;之前横在路上的竹子,也被人掰成了U字形,屈成一道门槛。

  攀湾村村民蒲思云家位于山路和土公路的交界处,是下河的必经之处。那些天里,他家门前24小时有人经过,蒲思云都睡不好觉。熟人会把连体水裤挂在他房子外的柴棚里,夜里起来一看,像吊着一排人。家门前的坝子上停满了摩托车,一直排到了外面的路上。

  挖石头的人,通常会在早晨陆续爬到蒲思云家的坝子。有人刨出路边不知谁种的红苕,就地烤了吃,有人摘柑橘充饥——橘子是蒲思云种的,本来是用来喂竹鼠的。

  一时间,这座原本位置偏僻、平时除了主人就只有1000只鸡和100只老鼠的养殖场,突然成了每天接待上千人的“另一个镇中心”。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南滩镇,因为来挖石头的还有附近的甘雨镇、白鹿镇人。

  大家在这里谈论着一晚的收获、石头的最新价格、某某又卖了多少钱……流言迅速蔓延到镇里,一拨接一拨的人加入挖石头大军。几天下来,河滩上已布满大大小小的坑洞。

  南滩镇政府马上行动:送石头鉴定,到河边劝说。镇长、书记、派出所的警察都出动了,10人左右的劝说团拿着高音喇叭在河岸喊:别挖了,不安全;消息是假的,经鉴定石头不是宝石;挖掘会破坏河道……

  河里的近千人则人手一个铁锹,对喇叭声置之不理。偶尔有人回应:我拣石头,又不犯法!

  直到18日,合江县警察出动,南滩镇人的行动才略谨慎。两天后,全镇各处张贴了由南滩镇、白鹿镇、甘雨镇人民政府、合江县水务局和合江县公安局联名发布的告示,列出了挖石头触犯的具体法规。同时,还有政府的巡逻队在河边徘徊。但这仍阻挡不住一些人偷偷摸摸下河。

  镇上的男男女女出门的时候,除了钱和手机,还习惯揣上一两块石头。他们手插在口袋里来回摩挲,一看到疑似收购石头的外地人,就拿出“宝”来晃一眼

  河面暂时平静了,但镇子里,石头引发的躁动和希望仍在滋滋作响。

  在饭桌和牌桌的闲谈中,石头起初是100元一斤,然后是200元、300元;一周后,400元一斤也不算高了……

  关于杨建的传言最离奇。有人说他卖石头的钱买了车还有剩余,有人说他卖了100多万元。但杨建告诉记者,他至今只卖出了6100元。

  杨建开始挖石头的时候,镇上还没有橡胶水裤卖。石头风潮一起,反应快的商人,马上进了一批水裤和铁锹,在“今年生意很难做”的南滩镇,它们迅速被抢购一空。

  甚至在南滩小学,课间最热门的话题也是石头。家长挖过石头的孩子叽叽喳喳说着河边的事,家里没去挖的是少数,插不上话,有些沮丧。

  11月17日,在媒体报道了南滩镇“千人河滩挖石头”的现象后,小镇更热闹了。虽然报道里明确提到,经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3地质队实地勘查,南滩镇河里的石头就是普通的石英石,但慕名来镇上“收宝”的人还是多了起来。

  镇上的男男女女出门的时候,除了钱和手机,还习惯揣上一两块石头。他们手插在口袋里来回摩挲,一看到疑似收购石头的外地人,就拿出“宝”来晃一眼,机敏而神秘地问:“收石头的?”眼里的渴望,比手上的石头更亮。

  11月22日中午,一个穿着深红色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来到镇上收石头。他的到来马上引起一阵骚动,窝在没开灯的店面深处的居民,像急雨后的蘑菇一样,一朵朵钻了出来。

  一开始,他在南塘街西头的蛋糕店收了一些石头。一些人毫不客气地涌到正在交易的店里,十几个人叽叽喳喳地问女主人多少一斤,卖了几斤。“200块……四五斤吧。”她回答得很勉强。

  当买家在蛋糕店旁的楼里挑石头时,一个小伙子提了两桶石头赶到楼下。20分钟后,见收石头的人还不下来,焦急的人群冲到了楼梯间。小伙子硬是把几十斤重的石头提到了二楼。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一个老太太楼赶下来,手里握着一枚碧玉的弥勒佛:“这是我妈的妈给我妈,我妈又给我的,你收不收?”

  结果这个买家被另一个穿围裙的男人拉走了。小伙子赶到楼下时,买家已经没影了。小伙子气得骂了几句。

  灯具店女主人留在家里守店,她没力气把石头抬来抬去,就坐在门口等。从路西头到路东头,副食店、“丧事一条龙”——不管原来是卖什么的,这会儿都在期待着卖掉石头。

  杨建没赶上这个红格子衬衫买家。南滩镇不让挖石头了,他就到更远的地方“拓展事业”。中午一回家,他碰到了另外两个开着江西牌照车的买家,500元一斤收了4斤,2000元。

  这些买家大多落脚在福成宾馆,镇上的两家宾馆之一。在石头热之前,宾馆的住客一般是下乡的领导和游走各地架电线的人。而现在,住客来自全国各地,四川、重庆、河南、云南、湖北……不少邻居在老板蒲小凌处放了样石,让她碰到“收宝”的就给人看看。

  在新东西出来的时候跟进,可能会有新机会

  南滩镇政府在介入之后,迅速找专家鉴定。11月17日,鉴定报告发布:南滩镇河里的石头就是普通的石英石。

  不过,镇上的人,对这一结果并不买账。甚至有人认为,所谓鉴定报告是欲盖弥彰,因为石头真的好,政府才不让挖了。

  就在鉴定报告发布的当天,杨建的邻居,开茶馆的秦江卖出了56斤石头,200元一斤,共1.12万元,这相当于560人次在秦江家打麻将的占地费。几天后,快递店的老板也卖了3斤多石头,一共得了2500元,买家是住在蒲小凌店上的两个河南人。

  有一天,快递店老板对着街上围观交易的人群发表演讲:“我们要相信政府,相信新闻,相信专家。”听起来义正辞严。接着他话锋一转:“我就是相信专家,我亏死了!”他说自己看到17日的新闻说这种石头“一文不值”,于是想快点脱手。有一颗大的,他400元就卖了。

  “现在起码是1500元。”他表情扭曲,手里比划出一个“二”,“我后悔了两天!”

  他总结道:“玉也好,石英也好,有人出钱来买就好。”

  杨建也不在意这个鉴定结果,他深信南滩镇的“桂花玉”有巨大的价值。他有一颗珍藏的“桂花玉”,棒球大小,在南滩镇能捡到的石头里算很大的。

  “10万。”一天晚上,他对两个湖北买家自信地报价。结果湖北人听成了“4万”,就这已经把他们惊到了:“4000块钱我也不要啊!他根本不懂,这根本不是宝石。”回到宾馆后,湖北人仍愤愤不平。

  一些看了“石头一文不值”的新闻后仍跑到南滩镇收宝的人,也怀着这种“试试”的心理,他们手里有闲钱,不用自己去挖,花三五百元买一两块石头,万一将来真值钱了呢?

  同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就有玉石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南红玛瑙”。四五年前,这个品类很便宜,但现在,拇指大小的一块原石,可以卖到上万元。

  “我就是来投机的。”那位花2500元收了快递店老板7块石头的买家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在新东西出来的时候跟进,可能会有新机会。”

  像他这样的买家还不少。在镇上的两天,记者碰到了12个买家,和其中7个交谈过。他们都认为南滩的石头品质不好。有些人干脆没买,如两位湖北买家,更多人则是一边说着“不好”,一边还在给钱,说要回去打些小挂件“试试”。

  据一名河南买家介绍,迅速蹿红的玉石背后,一般有政府和大财团加持:“比如控制住矿山,产量就会变少,如果市场又认可的话,价格自然高。”

  炒家主要赚倒手的钱:“要像活水一样不停流动,转得越来越快,生意才能起来。如果我找不到下家,我就完了。”

  在卖家和买家的撕扯中,南滩镇的人依旧对手中的石头抱有信心。一天晚上,镇上不少人聚在一起。他们商量着可以请专家来作规划,发展“吃南滩活鱼,捡桂花玉石”的休闲旅游活动。

  杨建也参与了这次讨论。不过,他对是否能高价卖出手中那颗开价10万元的“宝物”更感兴趣。

  有人打趣说,要是宝物,应该交给国家。“这个应该不属于国家吧。”他咧嘴一笑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3-29 13:24 , Processed in 0.0952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