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132|回复: 0

寻根溯源初探供石与清供石 (秦文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4 14: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古典赏石就不可避免要谈到供石与清供石的概念,近年来关于供石与清供石的说法颇多。最典型的说法是造型论,也就是把供石与清供石归结为一类特殊造型的观赏石,这其中的代表形态也已经流传很广泛的“云头雨脚”类造型被解读为清供石的标准化形态。还有时代论,即所谓供石产生于宋代,清供石产生于清代的说法。


果真可以这么下定义吗?如果就此下结论并广泛宣传的话,势必成为标准,成为广大石友和后世子孙遵循的标准,我认为慎重起见,还是要寻根溯源探求一下供石与清供石的形成历史以便理清概念。


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磐”的记录。磐,经考证为磐石,孔安国《尚书?传》解释道:“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磐。”另据《拘橡篇》记载:“泗水之滨多美石。”据《禹贡•疏》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 “洒滨美石”当时就被视为圣物、作为贡品上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作为上贡的贡石又是如何转变为供石的呢?贡与供的区别在哪里?二者都指献出的东西,但献给的对象不同。




“贡品”指古代臣民或属国贡献给帝王的物品,如“这是献给皇上的贡品”。 贡品文化是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所谓贡者,名、特、优也。贡品多为全国各地或品质优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誉,或寓意吉祥的极品和精华。石头曾是民间及各地官府作为上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自宋代有了灵璧县的县名到灵璧石正式的命名,它一直被作为贡品上奉朝廷、为皇家贵室所独有是合乎情理、符合数千年来贡的文化传统的。


而“供品”则指供奉神佛或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如“摆上供品,以供鬼神享用”。 供石即把石头作为供品摆上,有据可考的把石头作供品要从宋代苏东坡开始。


在苏东坡的赏石名篇《怪石供》、《后怪石供》中,首次提出了以石为供的概念,后世遂有“供石”、“石供“之称。供石的概念很宽泛,可以简单的说只要是置于室内作为观赏使用的美石都可以称做供石,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供石起源与苏东坡的故事:在古城黄州的西北,在赤壁的上游,有一著名胜迹徐公洞。谪居黄州之日,苏东坡闲来无事,常泛小舟到徐公洞默坐。徐公洞名之为洞,实际上并没有洞穴,只不过是山崖深邃,能避风雨而已。在多次泛小舟至徐公洞时,苏东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徐公洞的周围,有许多可爱的小石,色彩斑斓,多红黄白色,石上之纹如人指上螺,即使是善于绘画者也难以绘出石上的那些天生的图案。


谪居黄州三年,苏东坡除自己在徐公洞江边拾捡怪石之外,还经常鼓励黄州的小儿去江边寻找那些有特色的小石。小儿们知道苏东坡喜爱这些小石,争先恐后地将平日所得全部送给苏东坡,苏东坡便买些好吃的烧饼送给他们,以表谢意。在苏东坡的桌案上,有一个从古墓里获得的铜盆,铜盆里放着二百九十八枚怪石,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中有一枚特别像虎豹之首,有口,有耳,有鼻,在众多的怪石中,特别出彩,苏东坡戏称其为“群石之长”。


北宋元丰五年(1082)五月,苏东坡在雪堂喜得佛印大和尚遣专人送来的书信,心里高兴极了。苏东坡与佛印大和尚在此之前常有书信往来,虽然神交已久,但两个人尚未见面。苏东坡在雪堂迫不及待地将佛印的来信拆开览阅,知道佛印大和尚自住持淮西路蕲州斗方山寺之后,又在庐山开先寺住过,也曾在庐山卧龙洞结庵,而今则为庐山归宗寺的住持。归宗寺在庐山金轮峰下,唐宋时期声名极为显赫。






读罢佛印大和尚的来信,苏东坡感慨万千。作为一位在家学佛的居士,自然是要供佛家“三宝”的。此次佛印禅师既然遣专人送信,自己得有所表示。那么,用什么贵重的物品供养佛印大和尚呢?恰在这时,书僮给桌案上的那盆黄州怪石注水,苏东坡眼前一亮,脱口而道:“有了!”


在苏东坡看来黄州怪石由亿万年的雨水侵蚀,饱经沧桑,天生丽质,虽然谈不上名贵,但可以寄托情怀。将黄州怪石供养佛印,那些有心向佛但家境贫寒买不起衣服饮食卧具供奉者,可以效法,用净水注石为供,以示对佛家“三宝”的诚意,自此,观赏石可以作为供奉,供石有了出处也就名正言顺。供石即石供也。


那么它又如何延续、如何与“清供”形影不离的呢?


    查字典,得到“清供”基本的解释:


    一、清雅的供品。旧俗凡节日、祭祀等用清香、鲜花、清蔬等作为供品。 清 黄景仁 《元日大雪》诗:“不令俗物扰清供,只除哦诗一事无。”


    二、犹清玩。 明 袁宏道 《瓶史•器具》:“大抵斋瓶宜矮而小,铜器如花觚、铜觶、尊罍、方汉壶、素温壶、匾壶、窰器如纸槌、鹅颈、茹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製短小者,方入清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然此外更有一物,势在必需,人或知之而多不设,当为补入清供……此物不须特製,竟用蓬头小笔一枝,但精其管,使与濡墨者有别,与锹箸二物同插一瓶,以便次第取用,名曰‘香帚’。”


可见清供是指在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件,主要包括各种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奇石、工艺品、古玩、精美文具等等,凡能为厅堂、书斋增添生活情趣的物品均可以称作清供。


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鲜花,香火和食物;二是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赏的东西,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等。




清供的起源得从祭祀说起。清供源于佛供,回溯魏晋时期的兰亭雅集: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风雅集会,即“修禊”,这种古老的民俗,为的是洗去冬日尘埃,感受春意。树丛中有人煮茶,有人弄酒,石头上放着一瓶花,就成了曲水流觞,那些花瓶,杯盏也成了清供摆设的雏形。清供的完整体系产生于汉唐以后,唐宋时期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南宋进士林洪对园林、饮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二卷,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水果、动物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佛教传至日本后,也把“禅房供花”的佛供礼仪带去,成为古时家居里祭拜神佛的清供礼仪。


     由此可见,“供石起源于宋代,清供石起源于清代”的说法是不对的,清供的传统比供石起源要早很多,汉唐即已形成清供的完整体系。可以推断,当奇石成为供之后,它自然就成为清供物品的一个种类,被文人移入书房作为雅玩,清供石也随之多了清雅的光环。


世上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瑞阳清供,中秋清供等;亦可按礼俗分,如寿诞清供,婚喜清供,成人清供等。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比如有朋自远方来,送了水果,盆栽,主人便找相配的果盘花案来“供奉”。




寻根溯源,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供石始于宋,是作为供奉之物的精美石头,后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清供石主要是作为文房雅玩的精美石头,作为文房清雅之物的清供石自然与供石的要求稍有不同,供石未必一定清雅,要的是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一颗虔诚供奉的心;而清供石则一般要雅,清供虽源于佛供,因多文人参与,使得它少了宗教式的供奉礼仪和对礼教的虔诚,多了文人情趣,它是体现文人清雅风骨的文房用品。其造型与“云头雨脚”并非画着等号的,只是可以说“云头雨脚”这类造型的观赏石更稀有更能受文人青睐而已,清供石更与清代没有任何必然关系。


     附:宋苏东坡《前怪石供》


    凡物之丑好, 生于相形, 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 则今之凡石复为“ 怪” 矣。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 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③佛印④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禅师尝以道眼观一切, 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 虽然, 愿受此供。灌以墨池水, 强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供, 盖自苏子瞻始。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书。



    《后怪石供》:


苏子既以怪石供佛印,佛印以其言刻诸石。苏子闻而笑曰:“是安所以来哉?予以饼易诸小儿者也。以可食易无用,予既足笑矣,彼又从而刻之。今以饼供佛印,佛印必不刻也。石与饼何异?”参寥子曰:“然。供者,幻也;受者,亦幻也;刻其言者,亦幻也。失幻何适而不可?”举手而示苏子曰:“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同是手也,而喜怒异,世未有非之者也。子诚知拱、戟之皆幻,则喜怒虽存而根亡。刻与不刻,无不可者。”


    苏子大笑曰:“子欲之耶?”乃亦以供之。凡二百五十,并二石盘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4-19 12:47 , Processed in 0.0913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