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53|回复: 0

玉石行情:翡翠10年由8000元涨到20万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8 21: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阳市黄金 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李玉昆表示,近一年来,国际市场黄金、钻石价格和中国市场玉石价格的持续走高,飙涨的身价也让玉石摇身变成了“疯狂的石头”。  沈阳一家拍卖公司瓷杂部相关负责人举例说,一块玉质品相俱佳的满绿翡翠(硬玉)手镯10年前每克在8000元左右,5年前,每克涨至3万元,今年艺术品拍卖会上每克身价已达到20万元,涨幅惊人。
  此外,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一般的翡翠成品上涨了三成左右,而上等的翡翠价格更是上涨了五成以上。
  本报记者 赵威
  投资建议
  应潜心培养收藏境界莫投机
  在辽宁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聂鑫看来,对于玉器投资者来说,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经济价值和升值空间,抱着投机的态度入市,把收藏研究和热爱搁置在一边,很容易受到市场本身的惩罚。
  他认为,艺术品投资应该是一项长线投资,作为收藏者首先要懂得欣赏,对于初级收藏者来说,可以先从中低端市场入手,遇到鉴定问题,除了查询必要的玉石鉴定证书,还要多和业内专家们交流,多学习长眼力,投资收益自然就会高了,才能逐渐走向玉器收藏的较高境界。
  他提醒青睐玉器投资人士和收藏爱好者,鉴赏玉器除了关注玉质还要留意造型工艺,造型匀称、比例适当是审美重要内容,经过玉雕大师雕琢后的玉器赋予了玉石灵气,收藏价值相对较高。本报记者 赵威
  玉器投资的7大误区
  误区1
  盲目求白
  越白越值钱
  这里说的白玉是指含透闪石95%以上的白色软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但有的藏家盲目求白,只要看到白的玉石就掏钱购买,一些商家往往拿青海白玉或俄罗斯玉冒充和田白玉,收藏者一定要仔细鉴定,以免上当。
  误区2
  古玉与新玉
  盲目对比
  古玉在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致使一部分人只认古玉,其实如果古玉没有很好的题材和历史内涵,其价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何况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古玉仿品,藏家很容易打眼,购买时一定要仔细鉴定。
  误区3
  捡漏心理
  一夜暴富
  投资艺术品,说白了还是为了能升值赚钱,不过,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商家在卖东西的时候往往花言巧语,误导买家以为自己能捡漏。希望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求暴富,但求长久。
  误区4
  追捧籽料
  轻视山料
  时下很多人对和田籽料甚为追捧,反而轻视山料,认为山料不润、颜色干白,这是有点极端的。和田籽料的价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购买力,大家不妨选择好的山料作为投资对象,升值潜力也是很大的。
  误区5
  以硬度
  衡量玉质
  和田玉硬度高,可以划破玻璃,有的人在买玉器时,喜欢拿来划一下玻璃,看到能划动玻璃自身无损的话,就断定为玉,这是不科学的。玻璃的硬度与石英质玉石、玛瑙以及一些人造宝石硬度差不多,也能互相划刻,不能作为判断标准。
  误区6
  急功近利
  落入故事
  圈套
  有些朋友到市场上看到心仪的玉,便急于想买下。商家看准时机,添油加醋编造一番故事,让人误以为这块玉有来头,升值潜力大。虽然编故事的伎俩只能对付某些“菜鸟”买家,但这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
  误区7
  玉不琢
  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河里出来的满皮籽料,如果不加雕琢,里面的优质内涵就不能释放,好的工艺还能增加玉的收藏价值。可是,有些藏家只认雕工,这就有点偏激了。面对有漂亮皮色的籽料,玉雕大师往往都不忍下手,顶多只是去掉杂色,原石陈设也成为一种美。据《西安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6-14 13:30 , Processed in 0.1196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