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415|回复: 0

米芾:襄阳与灵璧研山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3 14: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2914053661.JPG

北宋“书画博士”米芾的

《研山铭》手卷拍卖以2999万元成交




      米芾是中国宋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在后世留下争论最多的书法家,尊崇和否定同时集于一人之身,褒和贬是那样地不可调和。褒者——“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苏东坡)。“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宋高宗)。贬者—“妖异百出,皆米氏作俑也,其容厕之颜,柳间哉”(元-刘有定)。“若风流公子,染患痛疣,驰马试剑而叫笑”(明-项穆)。可米芾对灵璧石的倾情独钟,因灵石而癫是文人雅士所公认的。他与“灵璧研山”的故事虽被历代传为佳话,在赏石文化理论刊物经常出现,可多为只言片语,前因后果没说清楚,使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恍惚之感,缺乏淋漓尽至的痛快,我是带着一种模糊不清的心态,查阅了一些资料,询问了一些专家,现就米芾与灵璧研山相关话题,谈谈自己的所知所闻。
timg.jpg
一、南唐后主李煜与灵璧研山
    提起“灵璧研山”必从李煜说起,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37—978年),词人,字重光,号钟隐,礼名从嘉,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嗣位,世称“李后主”。时南唐已经为宋朝附庸,国势岌岌可危,李煜犹纵情声色,朝夕酣宴。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南唐为宋所灭,他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三年后为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善书画,能诗文,尤长于词,后人把他和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李煜词现有三十余首,以国破身俘为界,前后出现不同风格,前期词作主要表现宫廷享乐,如《浣溪河》“红日已高三丈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描写日以继夜的酣歌狂舞,风格柔靡,与花间派一脉相通。后期作品大都抒发亡国之痛与伤今忆昔之情。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哀叹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情调感伤,已完全脱去香泽绮罗之态。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都是历史传诵的名句。故艺术感染力较强。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后主爱石、藏石的故事也被后代传为佳话。据《铁围山丛谈》记:南唐后主李煜有奇石“灵璧研山”(中有墨池的灵璧石),经长逾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华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为日岩为玉笋等。各峰均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因两岸陂陀中凿为砚。李煜十分珍爱,天雨则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旬不燥及江南园破。在内忧、外患夹击下,这位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君主不堪重负,吟诗作词,赏石画画,不恤民困,以赏玩奇石消磨时光,在兵临城下,江山易手之时,仍痴迷“国破石头在”,舍不得丢下石头而逃命,最终被俘,真可谓不恋江山爱美石。据传说他有奇石若干,其中“灵璧研山”就有两方,且形状相似。金陵国破,此两方“灵璧研山”前后流传数人,后被李煜第五代孙收藏,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


二、米芾如何得到“灵璧研山”之石
    米芾(1051-1107),又名米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四库全书》记: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王安石曾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有臣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此足以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米芾一生不能与世俗俯仰,故从化数围。据传说米芾新婚之夜,李氏妇人将传家之宝“灵璧研山”相赠,米芾惊讶随问:“妇人为何有此宝物?”李妇人便将自己是李煜后世之孙告诉了米芾,并对米芾约法三章“不得将此物予以他人”。米妇人之所以将自己的传家之宝之一赠送米芾原因有三:其一因米芾爱石如命;其二因米芾是书画家,可赏可用;其三奇石是恒古不变之物,象征夫妻恩爱永恒。


三、米“颠”的由来
     米芾是一个刻意文词,不割袭前人语,经奇蹈险,要必己出,以崖绝魁垒为工的艺术家,原因是米芾的母亲为皇帝乳媪,他从小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长大,超人的天赋与卑微的社会地位的矛盾撞击中形成了一种扭曲、怪癖的心态,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社会,文人雅士引为雅谈,礼法之士目为疯狂。米芾所处的时代是宋徽宗时代,与宋朝书画院博士蔡京是同窗学友,因米芾书画超群,经蔡京介绍面见宋徽宗,而宋徽宗是个书法家,米芾在回答宋徽宗关于书画方面的问题时,称自己的书法为“刷字”,这句话尽管带有谐谑之意,但也道出了他书法的特点——行至迅速,挥扫自如,纵横捭阖,所向披靡,米芾的书法“剑拔驽张”,字里行间处处显露出横溢的才气,发泄不尽的力量和不拘的性格,将书法的意趣发挥的淋漓尽致,造成了震颤奔动,生机勃勃的艺术效果。书法上“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米芾就是尚意的标志和典范,反映了个性意趣的艺术品格及不受拘束的文人气质,深受宋徽宗的赏识。
    宋徽宗(1091-1135),名赵佶,北宋最有艺术气质的皇帝,他不仅爱书画,还创造了瘦金体书法,他同时又是一个赏石大家,在开封修筑“万寿艮岳”,派人到江南各地搜取奇花异石,史称“花石纲”。该工程造型雄伟巧夺天工,园中以灵璧石为独立成景的有“望云龙座”、“万态奇峰”、“金鳌玉龟”等几十个。由于宋徽宗热爱书画、奇石与米芾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成为挚友,并经常彻夜长谈,废寝忘食。宋徽宗为能使米芾常陪伴左右,召为书画学博士赐于便殿,免去蔡京书画院博士之职。一日米芾酒后与宋徽宗谈论赏石,一时高兴便将其妻所赠定情之宝“灵璧研山”取出让宋徽宗欣赏,宋徽宗观后十分心动,连声夸妙,爱不释手,意欲求取,米芾虽有醉意,但也看出此意,当即装疯卖傻,哈哈大笑,并双手从宋徽宗手中夺过“灵璧研山”抱在怀中不放,宋徽宗无奈只好嘲笑说:“活象个癫子”。这就是米癫的由来。可见米芾因灵璧石而癫。日后米芾在活用“癫”字上下了很大功夫,平常在徽宗面前装的疯疯癫癫,当徽宗一提起“灵璧研山”他似乎疯癫的更厉害,使徽宗哭笑不得,即无计可施又没法计较。故此“灵璧研山”才未被易主。


四、宋徽宗强取豪夺“研山”石
      蔡京(1047-1126)北宋末大臣,曾在米芾之前任书画院博士,因介绍米芾才失宠丢职,被宋徽宗冷落,心怀怨气,当看出宋徽宗为“灵璧研山”而寝食不安的心思后,为投其所好,主动向徽宗进言,愿说服米芾将“灵璧研山”献出来,得到宋徽宗欢心,当即封赏户部尚书。蔡京得到封赏后,为得到“灵璧研山”想方设法,启发米芾,均遭米芾拒绝。无奈便用王羲之的一幅“鹅”字赠送米芾,想换取“灵璧研山”,机警过人的米妇人便用一罐四川产的大头菜回赠蔡京,据说蔡京特别喜欢吃大头菜,并常在米芾家说起。米妇人一罐大头菜虽使蔡京哭笑不得。无计之下直接向米芾明说:“徽宗皇上非常喜欢‘灵璧研山’让其献出”,并以身家性命,锦绣前程相威胁。米芾仍不为此动。大家都知道蔡京在宋朝是有名的奸臣,勾结当朝大臣童贯排除异已,与朱勔,王黼、李彦、梁师成被称为“北宋六贼”。诡计多端的蔡京为保住刚刚被赏封的职务,不惜加害米芾,于是就想出一个计谋,将米妻给的一罐大头菜用金礼盒装上,上面仿米芾字迹写一封条贴上,当作“灵璧研山”送献宋徽宗,赵佶如得至宝欣喜若狂,随即打开一看便傻眼了,当即怒气冲天,要治蔡京欺君之罪,蔡京虽口称罪该万死,但心中有数,随即嫁祸米芾,声称与己无关,因让米芾献“研山”不成,是自己用王羲之一“鹅”字所换取,万没想到米芾早有欺君之意,将此冒充“灵璧研山”。宋徽宗听后下令以欺君之罪将米芾逮捕入狱。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蔡京为弄到“研山”又带人回头对米芾住处挖地三尺地进行搜查,幸亏米妇人早预料是因“灵璧研山”之故,将其藏到外边未被搜出。蔡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便将所送王羲之的“鹅”字作为证据取走,栽赃米芾怀念前朝,有谋反之意,并入监继续对米芾以杀头相威逼。米芾当时心想:“一边是石头,而另一边是人头,一心难于顾两头,要石头就要丢人头,要人头就要丢石头,如果丢石头自己终生变成个冤大头。”米芾左思右想,越想越冤枉,决心面见圣上,宋徽宗按说是不会在狱中见一个死囚的,可为了能得到“灵璧研山”也就只好屈驾进监。在米芾见到徽宗时问“犯有何罪?”宋徽宗将用大头菜欺君和收藏王羲之“鹅”字有思念前朝,谋反之意之事说与米芾知晓,米芾一听,才识破蔡京的伎俩,便陈述其大头菜送蔡京的原因过程,并点破其王羲之“鹅”字是自己伪造的。宋徽宗虽然明白缘由,但得不到“灵璧研山”还是不肯轻意放了米芾。在蔡京威胁米妻要将米芾推出午门斩首的情况下,为救丈夫,无可奈何的米妻才双手捧着“灵璧研山”直闯金殿,献于宋徽宗。“灵璧研山”从此被强纳入宫,索入九禁。


五、米芾挥泪写出“研山铭”
    “灵璧研山”被其妻捧到金殿时,米芾悲痛欲绝,为了再看看“研山”一面,多跟其心爱之石再亲近一时,求宋徽宗再让其用“灵璧研山”写一幅字。于是米芾便将“研山”放在供案上对其三叩九拜,并感慨道“深山里灵石一块,天地间混沌一砣,白云深处悠然高卧,洁身自好引墨为歌,浓淡干湿变五色,纵情四海染山河。”怨自己密宝示人,才卷进这是非之网罗。拜毕,奋笔疾书“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后坤。极变化,阖道门。”这就是米芾用血泪书写的《研山铭》是米芾赞美灵璧石的诗篇,已流传千古,永载史册。《研山铭》后来不知流落何处,直到2002年6月一位华侨在日本东京访贤探宝时发现了《研山铭》手卷,经专家鉴定为真迹无疑。后由中贤圣佳国际拍卖公司以昂贵的价格定向拍卖被国家收藏。


六、米芾用“灵璧研山”换豪宅终生遗憾
    有人要问“灵璧研山”不是被宋徽宗利用皇权强纳入宫了吗?怎么后来又出现米芾用“灵璧研山”换豪宅之说呢?对此长期以来很多赏石家迷惑不解,其实上面已经说过李煜收藏的“灵璧研山”实际有两方,因“灵璧研山”都不完全象现在的自然石,它是经过一定的加工,所以有两块大至一样的石是有可能的,看来灵璧石的动手确实不是现代人的发明,米芾新婚之夜其妻相赠的“灵璧研山”是其中的一方,自己还留一方私自珍藏,传说献宋徽宗的是其妻送给米芾的一方,而换豪宅的一方是米妻收藏的一方。据说比上一方更为精妙,据《灵璧石考》记载:灵璧研山经长余尺,共36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池水还可以治疗眼疾。如此神品的灵璧石米芾视若珍宝,曾作《研山诗》云:谁谓其小,可置笔研。此石形如嵩岱,顶有一小方坛。米芾出狱后神情恍惚,真的是个癫子。当其妻将自己收藏的“灵璧研山”拿出来时,令米芾神魂颠倒,随即便恢复正常,但夫妻俩通过此劫难,深刻感知了世态的炎凉不公,决心远离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周游天下,以书法为生。老年途经镇江甘露寺时发现其旁边临江有一晋唐古建筑,甍宇蛎墙,古木参天,极为爱慕。便在此住下,与宅主苏仲容相识,其“灵璧研山”也深受苏仲容喜爱,后苏仲容托人撮合,米芾酒后失控情况下将“灵璧研山”换得豪宅,米芾醒酒后,石宅相交已成定局,米芾虽悔恨不已也无济于事。
    米芾住进豪宅后常思“灵璧研山”,为此将豪宅改名为“海岳庵”用作纪念。并作诗曰:“研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惟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以此抒发自己的悔恨,失落心情,足见米芾为用“灵璧研山”换豪宅而抱怨终生。
七、“灵璧研山”石到底有几块?
    据历史记载,宋代贾似道《悦生随抄》里说:江南李氏后主尝买一砚山,经长才愈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犹手指,左右则分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砚。及江南园破,砚山因流转数十人,为米元章(米芾)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南唐后主李煜有一奇石“灵璧研山”(中有墨池的奇石)经才愈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华盖峰,参差错落者方坛,为月岩为玉笋等。各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因两阜陂陀,中凿为砚。天雨则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旬不躁,后甚为喜爱,及江南国破,研山因流传数十人家,为米元章所得。
    在元代偈傒斯《砚山诗》序中说:“山石出灵璧,其大不盈尺,高半之中,隔绝润前后五十五峰,东南有飞磴黄出,方平可二寸许,凿以为砚。号曰(砚)砚山。
    明王守谦《灵璧石考》曰“……后得李后所宝之灵璧研山,经长才愈尺前耸三十六峰。高者为华盖峰。具参差错落者为月岩。为玉笋,为翠峦,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遇水则津,滴水少许在池内,则经旬不燥,米老珍之,则归丹阳也。爱甘露寺下并江一古基。多群木。唐晋人新居。则苏氏之宅也,时米欲室而苏觊得研。于是竟相易。米后号海岳庵着是已。公终惋惜。乃云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见。每同交友往观。亦不出示。
    清、胡朴安《奇石记》载:“……米海岳研山。余苏见于清吟堂氏。经约八寸,高半之。为峰六。右第一峰早玉笋。突然耸峙。上有洞穴。微类笋形。玉笋之下为方坛,下隘上广。方平如砥如何坐而游者。一小峰附其下,势若拱辑。中一峰。高四寸有奇。如卷旗。如张伞。曰华盖,稍人为月岩。因窦相通。非人力了及也。其左第一峰。连陂陀而起。如人伛偻。第二峰则口口(山字下一个龙,山字下一个从,音龙宗)离立。高不及三寸。而有数十仞之势。第三峰与华盖峰相连。岗阜朴野。是名翠峦。龙池出其下。幽深无际。疑有潜鳞。缀耕录谓。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少许。逾旬不竭也,下洞在方坛之趾。上洞据华盖之麓。元章云。下洞三折可通上洞。试滴以水,果曲折流出。疑其中有避秦世界。尤令人神往矣。其色深黑,光莹如玉,千波万皱。望之。或者草树蓬勃。则襄阳所谓不假雕琢浑然天成者也。余骤见之。为不寐一夕。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动。以老余过。又以叹南朝半璧江山今归何有,而独存此一片石也。
    从以上宋、元、明、清各代对灵璧研山的记载我们发现对“灵璧研山”的描述不尽相同,宋、贾似道在《悦生随抄》、蔡涤《铁围山丛谈》中说“灵璧研山”有三十六峰。元、偈傒斯在《砚山诗》里说“灵璧研山”有五十五峰。明、王守谦的《灵璧研考》中又说:“灵璧研山”有三十六峰。而清朝,胡朴安在《奇石记》说“灵璧研山”有峰六。
    再者,从历代所发现的“灵璧研山”的图片,也区别很大,目前有苍雪堂研山图、宝晋斋研山图,还有《中华石文化》顾问,名誉主编史树青先生收藏一幅“大唐李后主之砚”照片,此石砚上刻三组古篆铭文译文为:顶上是“沧天墨雨”,左侧刻“足以翰墨之娱”,砚的下部居中处刻“一丘一壑,浑沌初鉴,文不在兹乎,吾亦乐我乐”。通过此三幅图片我们不难发现相差很大,如若是一方“灵璧研山”为什么有如此不一样的图片呢?看来“灵璧研山”真的不只一方,宋代“灵璧研山”一说被风雅皇帝宋徽宗利用皇权“寺入九禁”一说米芾又用“灵璧研山”晚年换豪宅一处。元初传说“灵璧研山”曾流落到台州,清代又传说为浙派词坛盟主朱所藏,而后则不知去向。2002年6月9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专家期盼国宝回归”一文,据说至今尚未有消息。在此我想以一个灵璧石爱好者的名誉真诚的向社会呼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灵璧研山”现出它的庐山真面目,以解广大石友心中之迷团。


20092914054543.JPG
史树青先生收藏的“研山”照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打造专业奇石展会交流平台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邮箱:89409@qq.com|电话:13707107108|法律声明|【石展网】 ( 鄂ICP备09021864号-1 )

GMT+8, 2024-3-19 19:46 , Processed in 0.11081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